提到张常宁,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什么呢?是那个在里约奥运会上力挽狂澜的冠军一击吗?还是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、被球迷亲切称为“宝宝”的甜美女孩?这些描述都没错,但并不完全。
转眼间,张常宁即将迎来自己的30岁生日。与许多运动员退役后选择低调生活不同,张常宁似乎比当时更忙碌了。她的社交媒体已经不再是每日的训练记录,而是与丈夫吴冠希一起为他们经营的茶饮品牌代言,或者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点滴日常。许多人看着她的婚姻和事业,羡慕不已,觉得她不仅有着令人艳羡的事业巅峰和甜美家庭,简直就是人生赢家。
但你知道吗?她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,实际上有些“老土”的成分。最开始,正是她家里撮合的结果。而她能有如今的成就与独立的心态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那位同父异母的哥哥——张晨。
先聊聊她与吴冠希的爱情故事吧。如今的年轻人谈恋爱,通常都讲求自由和浪漫,偶像剧般的邂逅似乎成了标配。而张常宁和吴冠希这对身高加起来超过四米的“高海拔夫妇”认识的方式却很直接——是双方的家长介绍的。
展开剩余79%张常宁的父亲张友生和吴冠希的父亲,曾是江苏省排球队的队友,二人交情深厚。看到自己的孩子们都已事业有成、到了适婚的年纪,但情感上却空白无填,张友生和吴冠希的父亲便商量着要不要让两人见个面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这种方式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,但放到张常宁的身上,却透露着一种“命中注定”的感觉。为何?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排球圈里,圈子极其有限,训练和比赛之间,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外界的人。于是,家人的“撮合”实际上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。而吴冠希作为CBA球员,虽然属于另一项体育项目,但毕竟两人都身为运动员,能相互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压力,这种“撮合”更像是一种自然的资源引荐。
从2018年恋情曝光,到2022年因疫情推迟的婚礼,再到如今的2025年,夫妻俩已经携手度过三周年。吴冠希在新疆队继续闪耀,休赛期则陪着张常宁打理茶饮品牌,两人把运动员的坚韧和专注延伸到家庭和事业的经营上,过得相当充实。
张常宁能够如此信任家人,也与她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,尤其是哥哥张晨的巨大支持和鼓励。张晨不仅是张常宁的亲哥哥,也是她成长过程中的最大支持者。他们的兄妹关系,虽然是同父异母,但感情却异常深厚。
要了解张常宁的故事,必须提到张晨。这位曾是中国男排的明星球员,外形帅气,球技精湛,是中国男排的领军人物之一。正是张晨将张常宁引入了排球的世界,且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给予无私的支持。
张常宁曾有一段“沙排风波”,她最初练的是沙滩排球,并且进入了国家队。可因为江苏队急需一名主攻,队里希望她转到室内排球。这个转型意味着她面临被“封杀”的风险,而她当时无助的情境,也几乎让她崩溃。但张晨挺身而出,他凭借自己在排球圈的声望和影响力,公开为妹妹辩护,帮助她解决了这一难题。没有哥哥的帮助,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奥运冠军张常宁。
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在危难时刻。里约奥运会前,张常宁在压力下状态波动,张晨以过来人的身份不断安慰她。他常常对她说:“别怕,就当是去玩,输了赢了,家里有我。”这些简单的话语,比任何教练的指导都更具力量。
在东京奥运周期,张常宁因伤病困扰,尤其是膝盖的老伤,严重影响了她的比赛状态。那段时间,外界的质疑声不断,而张晨则始终陪在她身边,分析录像,提供训练建议。即便他已退役并转型为教练,依旧会专注于妹妹的成长与进步。
兄妹俩的互动总是温暖人心。张晨结婚时,张常宁担任伴娘,婚礼上她激动得泪如雨下,情感之深令人动容。而在张常宁的婚礼上,张晨亲手将她交给吴冠希,那一刻的眼神中,充满了不舍与祝福。
如今,张晨已成为江苏男排的主教练,带领球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尽管兄妹俩不再并肩作战,但他们的联系愈加紧密。张常宁向哥哥请教商业管理,张晨也会向妹妹请教职业生涯的经验和智慧。他们不仅是亲人,也是彼此生活和事业中的最大支持者。
回望张常宁的人生,你会发现,它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——家庭。她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“排球世家”,父亲张友生是上世纪80年代的国手,哥哥张晨则是前国家男排的主力球员。她和家人的关系,不仅仅是血缘上的连结,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支撑。
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,张常宁从小就浸润在拼搏、荣誉、团队和挫折的故事中。她比同龄人更早理解了高光和低谷的意义,也学会了如何应对挑战。这份坚韧的精神帮助她走过了沙排的风波,也支撑她在伤病和外界质疑面前屹立不倒。
今天的张常宁,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员,她与吴冠希共同创业,将自己的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,同时也活跃在公益活动中,推广排球运动。她的人生,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安排,而是通过家人的支持,她主动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张常宁的故事,不仅是关于体育成就的传奇,更是一段关于家庭价值观和智慧传承的故事。她从父亲和哥哥那里继承了坚韧不拔的精神,又以她独特的方式,将这一份力量转化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与清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